如今,隨著大企業先后進入養老行業,“服務品質”成為大家追求的共同理念。然而,如何做好養老服務?什么才是老人真正需要的服務?老人或家屬又愿意為哪些服務埋單?哪些服務的利潤值最高?如何引導服務需求,使老人重復性消費?增值服務的價值邊際在哪里?這些問題似乎困擾著每一位從業者。問題的關鍵在于:真正做服務的一線員工不會或者沒有精力做系統性的研究,而坐在辦公室研究理論的員工又似乎不那么接地氣。于是,理論與空談,美好的憧憬與現實的無情,制約著養老服務的發展。對于“養老服務”的認識過程,大致會經歷以下四個階段:
有一天晚上顧佳睡到半夜突然驚醒,著急忙慌地給自己獨居的爸爸打電話,打了手機又打座機,直到電話打通才安心,原來她做了個夢,夢到爸爸心臟病發,周圍連打120的人都沒有。在與爸爸商量搬到自家住不成后,老人家說想去養老院,不單是因為顧佳操心自己,也因為有一天自己四歲的孫子將手上的兒童手表取給自己,說可以定位可以呼叫,讓外公一定要戴。顧佳爸爸覺得不能讓一家老小為自己操心,一起住不自在,裝監控請保姆又不合適,去養老院是看似最好的選擇。
南京市養老服務條例》自7月1日起正式實施,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衛健委關于開展第四批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的通知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9〕5號)、《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工信部聯電子〔2017〕25號)、《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衛老齡發〔2019〕60號)等文件要求,推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和應用推廣,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建設工作的基礎上,決定組織開展第四批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工作。
在《我們的師父》這檔綜藝中,我們看到了老藝術家牛犇的住所。好家伙,牛犇老師住的老年公寓有點牛啊。他雖然獨居于此,但擁有一個容得下四五個人做客的寬敞客廳+飯廳。
近日,發表于蘇格蘭《臨床營養學》雜志的一項研究發現:經常不吃早餐的成年人,患心血管疾病以及全因死亡的風險更高。其實,早在3月18日廣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鐘南山院士分享自己的健康經驗時就說過:“不要吃太飽,這個非常重要,我從來不會吃太飽。而且早餐非常重要?!敝?,他還曬出過自己的早餐圖片:兩個橙子、一個蛋黃、好幾個蛋白、面包、一碗加了些纖維餅干的牛奶、一小碗紅豆粥。他笑著說,“你們看我的早餐的量,這么多估計不是很多人能像我一樣吃得下?!彼寡栽绮统缘煤?,讓他能保持每天精力充沛。相反,不吃早餐,則會給身體帶來負面影響。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開展的一項新研究,分析匯總了7項隊列研究的數據,納
南京市人社局7月27日發布消息,參加南京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并在2019年12月31日前辦理了退休、退職或領取定期生活費手續的人員,從今年1月1日起調整基本養老金。調整后補發的養老金將在7月31日前發放到位。此次調整后,南京市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水平達到3188元。
鍛煉大腦的方法很多且并不難,只要稍微改變一下生活方式,比如換只手刷牙、發發呆、玩玩填字游戲、適量運動,你就可能遠離認知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