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數量:59 作者:本站編輯 發布時間: 2020-06-01 來源:本站
編者按:
新冠肺炎肆虐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一致抗擊疫情。無數不同行業的工作者,默默奉獻,團結奮斗,為戰勝疫情做出了突出貢獻。這場疫情,讓我們對自然又生敬畏,卻更感恩人間善的力量。
善是白衣天使的八方馳援,是專家學者的徹夜攻關,是民間志愿者的無畏逆行,是城市勞動者的奔波。善是以生命保護生命,以小我成就大我。
2020江蘇國際老博會組委會特別策劃《對話·抗疫英雄》欄目,將邀請多位為疫情戰斗的英雄,講述抗疫背后的故事,讓我們永遠銘記人間善力量,向為我們負重前行的英雄們致敬!
本期“對話·抗疫英雄”,我們邀請到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臨床博士李勇先生,聽他講述援馳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的抗疫故事。
第2期
策劃/王婷婷 撰稿/周蓉 攝像/佘開妍
出品/老博會組委會
人物檔案
李勇
江蘇省人民醫院
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臨床博士
中國醫師協會心臟重癥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心血管醫生創新俱樂部成員,江蘇省CTO俱樂部成員。
擅長心血管疾病的重癥管理和冠心病介入治療。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雜志審稿專家,主持研發醫療器械1項,主要參與1項江蘇省科技廳重點項目,獲得江蘇省醫學新技術引進獎1項,國家專利授權3項,發表論文11篇,參編臨床專著2部,其中,《心臟病學實踐2018》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人民日報》評為一線抗疫英雄,抗疫科研成果刊登在《科技日報》。
參與制定南京市醫保“急性心肌梗死藥物治療臨床路徑”。
李勇:創新背后有仁心
2019年末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我們所有人的生活,國家和社會集中醫療資源,對疫情多發地進行增援,各地醫護人員紛紛挺身而出。
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成員、江蘇省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李勇就是其中一員。武漢疫情爆發后,李勇主動申請到武漢參加防疫工作,2月4日到達武漢后,他與同事一起共同參與東西湖方艙醫院、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的抗疫工作,并擔任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專家組成員。
舍小家,為大家,主動請纓奔赴“戰”場
“醫院動員召集武漢醫院救援隊成員的當天,我就報名了?!闭劶澳嫘形錆h,李勇表示當時他并未做太多的考慮,只是想到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而言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救治就是責任。當妻子知道他要出征武漢時,沒有阻止他,而是反復叮嚀他注意防護,告訴他讓他放心家里的一切。
“我是抵達武漢后幾天才將援馳武漢的事情告訴了父母的。沒想到父母知道后,比較鎮定,叮囑我全力救治病人,同時防護好自己?!庇辛思胰说睦斫馀c支持,李勇更是安心,全情投入救援工作。
▲李勇與救援團隊
科研創新 精準施治
抵達方艙醫院后,李勇和救援團隊第一時間投入到緊張的救治工作中,連續十幾天沒有休息,平均每個醫務人員要負責100名病患。
“當時疫情形勢嚴峻,我們要與疫情賽跑,一秒都不能耽擱。我們再苦再累都沒關系,患者早日康復、擺脫病痛折磨,是我們的第一目標!”當時武漢三個方艙醫院收治的都是已確診的輕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
在救治過程中,李勇團隊發現由于新冠肺炎患者在輕癥早期出現的臨床表現較為復雜,導致不能準確判斷病程轉歸,使患者不易被高效救治,這對救治工作帶來一定困擾。
如何在臨床救治負荷較大、病情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實現科學精準預測病程轉歸是提升方艙患者救治效率、降低重癥患者發生率的關鍵因素,亦是方艙救治團隊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在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援武漢醫療隊隊長、一附院副院長劉云的關心和支持下,李勇團隊與后方技術支援團隊展開通力密切合作,在救治過程中充分發揮科研優勢,不斷探索救治新方法、新模式,創造性地提出“針對方艙醫院創新救治模型,構建預測新冠肺炎病程轉歸的分析模型,開展病程預測、心理評估,及跟蹤隨訪等全流程閉環科學管理,全程動態實時評估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狀態”。
據了解,由于全方位方艙支持平臺的出現,既實現在臨床上指導治療與轉診,解決了當時湖北病人多、醫患比小的情況下,可以高效、快速地預測疾病轉歸結局,為廣大醫務人員提供重要參考,又為廣大患者提供順暢的醫患溝通渠道和心理健康支持。
如今,雖然武漢抗疫落下帷幕,鳳凰涅槃江城重歸靜好,在武漢的日日夜夜仍然深深印刻在李勇的心里。
李勇說:“一次支援猶如一場洗禮,更加堅定了我深耕醫學研究的決心,在未來的工作中不斷創新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