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數量:24 作者:本站編輯 發布時間: 2021-07-05 來源:本站
十載砥礪為老初心 共創品質養老未來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江蘇老博會成功創辦10周年。十年來,江蘇老博會見證了江蘇養老服務高質量快速發展,江蘇人民養老生活不斷改善提高。 “讓所有老年人能有一個幸福的晚年”離不開養老服務行業方方面面的協同合作,更離不開政府清晰、明確、有力的指導力量。 2021年在江蘇老博會創辦十周年之際,我們有幸訪談了解江蘇各市養老服務工作情況,為大家解讀江蘇各市養老服務政策信息、工作概況及未來發展方向,向大家展示可期的江蘇養老未來生活! 本期訪談嘉賓是常州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潘真。
常州市委、市政府連續多年將優化養老服務列入為民辦實事,市政府成立養老服務提升專班,直面挑戰老齡化和高齡化進程,積極探索服務模式,努力創新養老實踐,以獲批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為動力,注重養老與醫護相融合、事業與產業相融合、傳統模式與新興業態相融合,“三項融合”模式享譽全國,常州市也是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全國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綜合試點和康復輔具社區租賃試點“雙試點”城市,打造“一核聚力、五園助推、山湖聯動”康養產業格局,連續8年舉辦“康養+”產業推介會,建設康養產業集聚發展高地,擦亮現代健康養老服務業的常州品牌。具體有以下幾個亮點:
第一,規劃引領。錨定“優質養老”坐標,以養老服務規劃、養老設施空間布局規劃、老齡事業規劃,三位一體規劃體系,領航養老服務。
第二,整合資源。促進供需對接,建立健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加強機構居家社區養老的深度融合。為社區老年人提供日托、全托和居家上門等多樣化服務。通過提升服務品質,形成以老年人為核心的社區居家養老照料服務體系。
第三,優化產業布局。建設了五大養老產業園區,西太湖國際醫療(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園,形成了生產制造、展示交易、應用示范、綜合創新四大集群,是國內知名的全鏈條式產業園。以溧陽天目湖、金壇茅山等山水資源為載體,建成了休閑養生健康養老宜居地。
第四,激發市場活力。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養老機構業態紛呈,涌現出金東方頤養中心為代表的養老住區、369貝慈、新北桑榆堂日間照料中心為代表的社區嵌入式機構,還有國投健康長者公寓為代表的城企聯動普惠養老項目。在涉農縣區,開展農村敬老院“雙提升雙改造”工程,通過公建民營,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強化農村養老的服務能力。居家養老實體化運營。積極向社會組織購買養老服務,大力支持悅心、369、枝秀、中民頤樂、佰悅康養、椿熙堂等一批品牌連鎖企業和社會組織發展,培育了一批行業標桿。
▲常州市養老服務處處長潘真介紹常州養老服務工作成效
一是堅持保障基本。府為主導,著力保障特殊困難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基本養老服務體現民生之本。
二是注重統籌發展。區域統籌,合理布局城市和農村養老資源,促進基本養老服務均衡發展。資源統籌,促進養老服務與醫療、保險、教育、旅游的互動發展。政策統籌,打造一站式便捷服務;工作統籌,建立聯席會議促進部門協同。
三是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區域合作。把握長三角一體化的戰略機遇,包括交流互訪、服務標準互認、人才培訓、共建異地養老項目等。
一是要改革。預計“十四五”末,老年人口將達到125萬,占比28%。老年人群養老服務需求,會更具品質、多樣和精細化,要求我們養老工作適應發展需求,要堅定不移地,謀求高質量發展之道。實施《常州市養老服務條例》立法,充分發揮立法規范引領和推動保障作用。
二是要培育。培育機構。落實《養老機構管理辦法》,開展養老機構精細化服務提升行動,提高管理服務質量,規范運營秩序,推動機構向連鎖化、標準化和特色化轉型升級。培育產業。建設養老產品展示和集散中心。發揮我市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優勢,打造長三角康養產業集聚區。培育人才。以技能培訓為平臺,持續提升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能力。
三是要創新。項目創新。建設一批重點項目。十四五,規劃建設12個重點項目,包括規劃建設特困人員綜合保障服務中心,醫療、健康、養老綜合體的醫養結合項目,智慧養老項目等。形態創新。下功夫建設街道級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根據老年人需求,開展日夜照護、日托照料、康復護理、醫療診治、老年助餐等等,把服務資源和服務供給有機結合。為多層次老年群體提供多功能的服務。服務創新。老年人離不開人的服務,要以照護服務為重點,在建設社區嵌入式微機構中,突破養老機構的傳統形態,創新機構類型和服務方式,為社區老年人提供階段性托養服務。尤其是提供人性關懷。讓輕度、中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區環境中享受養老服務。主要是解決老年人的剛性需求,緩解家庭照料的難點。
我們將繼續秉持民政為民愛民的初心使命,在新的階段和新的起點,積極推進養老服務發展,努力打造全國幸福養老示范城市,讓在常州生活的老年人健康長壽、快樂生活、幸福陽光,謝謝!
▲常州市養老服務處處長潘真與老博會項目負責人王婷婷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