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數量:914 作者:本站編輯 發布時間: 2020-03-30 來源:本站
晚年入住養老院,在國外已經是流行的養老方式,我們國家的很多老人還是比較抗拒。除了中國人根深蒂固的養兒防老的觀念外,他們還怕一件事:一旦走進養老院,就此脫離社會待在一個小范圍的世界里,直至身體“枯萎”到死亡。
為此,有人提出了這樣的一個設計理念:將幼兒園和養老院結合在一起,讓在幼兒園學習的小朋友們和生活在養老院的老人家們一起相處。
這樣的相處模式對這兩代人來說是雙贏的,增加了兩個不同年齡段互動的機會,小孩能從中學會與老人相處,老人能夠從孩子那得到關注。
-1-幸朋苑特別養護老人院
老人院與幼兒園的共同規劃,在日本已是發展成熟的規劃。它的存在形式或是將二者布置在同一棟建筑的不同樓層,或是設置在同一個公共活動空間的不同建筑內。
從老人愿意與兒童相處的心理層面,和對于設施和建筑的管理層面,都是節約建造和人力成本的做法。
幸朋苑特別養護老人院外觀
日本東京都的幸朋苑特別養護老人院,便是這樣一所集養老設施和幼兒園為一體的養老機構。它成立于1987年,現擁有8所養老設施,主要分布在東京都和鳥取縣,占地面積4065.96平方米,共有5層。
幸朋苑特別養護老人院一層平面圖
幼兒園設置在一層,方便家長接送子女、兒童在室外場地玩耍。老年院在一層與幼兒園相鄰布局,并且在其上層布局,兩者可擁有公共的休息活動空間,老人可以與兒童一同進行做手工、唱歌跳舞等活動。當老人在二層休息平臺活動時,可以望到一樓的兒童玩耍、嬉戲,在心理上對于消除遲暮之年的孤獨感很有幫助。
并且,老人院和幼兒園鄰近設置,讓老人和兒童這兩個都需要照顧的群體,在相同的場所接受看護,也節省了人力和管理的成本。
日間看護服務可兼顧老人與兒童
-2-代際學習中心
美國也有養老院和幼兒園的結合,機構名叫代際學習中心(Intergenerational Learning Center),位于美國華盛頓的西雅圖。孩子們和老人每周五天一起參加各種活動,比如音樂、舞蹈、繪畫、吃飯、講故事,或者只到養老院參觀就好。
小朋友畢業典禮合影
一群小孩子圍著老人,一點也不抵觸地觸摸著老人刻滿時間痕跡的手。
幼兒園的教工引導小朋友們跟老人打招呼。
和小孩子玩耍時,老人家臉上露出難得靈動的笑容表情。
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奶奶嘗試著幫小朋友解開衣服上的紐扣,可最后還是因為手指沒有力氣解不開。
老人不厭其煩地和小孩玩手掌游戲。
美國好萊塢制片人埃文·布里格斯在2012年到2013年期間,在代際學習中心為老人和小孩拍下了一部五分鐘的紀錄片——《現在完成時》(Present Perfect)。
整個影片最讓人感動的畫面是,養老院的一位老人接受采訪,說出下面這句話時,瞬間熱淚盈眶。
“你知道能夠關心別人和得到別人的關愛,那是一種怎樣的感動嗎?”
老人與孩子一起相處的養老院生活,無疑是非常幸福的。
相比傳統養老院的暮氣沉沉,一天下來與孩子互動玩耍,既能享受孩子帶來家庭環境般的精神愉悅,又能主動地進行身體活動。
除此之外,在與對這個世界還是懵懂認知的孩子相處,已在這個世界度過大半輩子的老人能夠重新認識自我的價值,為孩子樹立一個偉岸的榜樣形象。
將小孩子送到代際學習中心學習的家長,認為這里提供了孩子與老人隔代相處的機會,能讓孩子了解人正常老化的過程,接受殘疾人士這樣的群體存在,減少對老年人的恐懼,從小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接受并給予他人無限愛與關注的人。
看下來,幼兒園和養老院是一個很美好的結合模式。但是有人對這個理念持反對觀點,他們認為:
養老院多的是生病的老人,小孩子當下的身體素質較低,待在養老院的地方,是否會更容易感染到疾病。
養老院也是一個變故很多的地方,年邁的老人會隨時離開人世。身心還未發展成型的孩子來說,過早地接觸死亡,能否調整好他們的心態呢。
當小孩子跟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在一起時,兩個對外認知不足的個體待在一起,會有什么意外情況發生不?
更甚的是,一些老人變老了他們會隨之變成好人了嗎?
愿無論老小,我們都能永遠鬧騰
還有一個新興的概念就是老年人和年輕人一起相處生活,臺灣的“青銀共居”就是,意為青年人和銀發老人組成共居社區,借鑒德國已有的Geku-Haus社區方案,老人傳授青年人經驗,青年人照顧老人,同時也能減輕自身租房壓力。
論是與幼兒園放一起,還是與年輕人居住在一起,亦或是做成社區養老,都不應該把老人院孤立起來,而應該讓擁有智慧和經驗的他們依然身處生命的活力當中,再次融入社會。
來源:設計聯